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的新考题,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4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作出系统部署,吹响了新起点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矗立起新的里程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的新考题,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通过改革培育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推进深化改革开放中培育新优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同时,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不动摇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培育新优势。
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我们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最大的底气和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
另一方面,要通过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新征程上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开放。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交流合作,加快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国家发展不断拓展新空间。要加快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不断完善涉外法治建设,增强开放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潜力转化为竞争优势,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通过改革激发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化,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在科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取得多点突破,不同学科之间、技术之间交叉融合不断迸发颠覆性创新热点,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更多动力源;在产业方面,新兴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驱动的创新打破了传统产业的边界,产业间耦合协同更加紧密,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更丰富的路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一方面,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自主创新。为此,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健全新型举国体制,统筹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的资源,强化协同创新,构建高效、竞争、有序的国家创新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另一方面,要以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持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向改革要动力。要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打破传统体制机制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组合关系的固化配置,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间的组合不断优化跃升。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要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在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激发活力、增添动力上用实劲。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通过改革实现新跨越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一方面,要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资源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因地制宜强化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区域发展难题,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确保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赢得人民拥护,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卜令全)